眼动仪
EyeLink 1000 Plus眼动追踪仪,加拿大SR(有限)公司(SR Research Ltd.)制造。EyeLink 1000 Plus可在采集眨眼、注视、扫视等眼动数据的同时采集被试的行为数据,广泛应用于篇章阅读、语义语法、文字图像认知等语言学研究领域。
硬件系统:
(1)主试机(Host PC),用于数据的采集、存储、导出;
(2)被试机(Display PC),向被试呈现刺激并收集反馈信号;
(3)摄像头(EyeLink 1000 Plus Camera) ;
(4)架置结构(Mount Configurations) 。
配置模式:
EyeLink 1000 Plus最常用的配置模式是桌面架置(Desktop Mount),即将眼动追踪摄像头架置于桌面,并在桌边安装被试头部固定架,被试端坐于桌前观看被试机屏幕呈现的刺激。
实验搭建:
EyeLink的实验程序搭建可通过Experiment Builder软件实现,同时也可兼容E-Prime等心理学实验软件。EB是一款可视化实验程序编写软件,其编写只需通过模块拖拽即可实现。EB实验程序一般按照眼动实验的程序分层架构,流程如下:
定位原理
视线追踪技术是“非侵入式”技术。进入瞳孔的光线在角膜外表面上反射 (corneal reflection) 会形成一个亮光点,该点在眼动过程中保持不变,因此被用来做瞳孔追踪定位的参照点。
数据实例:
利用SR公司的Data Viewer软件可以实现眼动数据的呈现与导出。
图中的蓝色圆圈表示注视点,圆圈的大小代表注视的时长。图像清晰时,注视点集中在图中的某些特定位置,如上图;图像模糊时,注视点分布散乱且注释时间较短,如下图。
利用Data Viewer还可以观察到在阅读文本材料时的眼动表现。下面四幅图中,左上图是一篇文本阅读材料,右上的蓝色圆圈是被试的注视点,圆圈的大小反映了注视时间的长短,左下图的黄色箭头标识着注释顺序,右下图的深蓝色线条是扫视的路径。
注视点数据可以生成热点图,帮助我们了解图像的哪些部分最受到被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