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992年 林焘时期
1978年北大中文系决定建立现代化语音实验室,由林焘先生主持。为北京大学重点文科实验室,并从当年起设立实验语音学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1979年,实验室开办语音学研究生班,由林焘、吴宗济、张家騄授课。招收学员来自校内外,校内学员有沈炯、贺宁基、冯隆,校外有人大的石锋、廖荣容等,并聘请颜景助讲解仪器设备(主要是语图仪)的使用。这个研究生班为语音学方向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重建工作得到社科院语言所语音室和中科院声学所十室多方面支持和帮助。1978年-1995年,国家教委先后拨给设备费约40万元。
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先生应邀来北大讲授实验语音学,听讲者来自京内外、校内外共一百多人。王士元先生系统介绍了实验语音学,带来了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和信息。此次讲学活动激起了国内语音实验研究的热潮,并促成了中美基础科学合作项目“语言的变迁”,此项目由中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批准,北大中文系语音实验室林焘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分析实验室王士元两位先生共同负责。
1991年9月由社科院语言所、民族所和北大中文系联合策划,中文系语音实验室主办了第一届“现代语音学研讨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语音研讨会,与会代表近百人,这次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跨世纪的中国语音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语音实验录》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这些研究从声学的角度对北京话的语音进行了精确的描写。
这个时期的主要设备有:1)模拟设备:语图仪、音频信号发生器、频谱整形器、信号放大器、立体声录音机。2)数字设备:实时信号分析仪、数字式语图仪、音高仪。3)计算机:Z-80计算机、8086计算机、286计算机、9针/16针/24针式打印机、微型彩色绘图仪、模数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