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至今 孔江平时期


2004年至今,孔江平教授主持实验室工作。孔江平教授拓展了语音乐律实验室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提出语音多模态研究和多元化语音学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中国境内语言的语音学研究:主要包括:1)汉语、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语音声学和生理分析;2)语言发声类型的声学生理研究;3)语音田野调查方法研究等。

2,汉语普通话生理和声学模型研究:主要包括:1)汉语普通话X光动态声道研究;2)汉语普通话磁共振三维声道研究;3)声带振动高速数字成像;4)汉语普通话呼吸韵律研究;5)汉语普通话发音模型、嗓音发声模型、呼吸模型、唇形模型及其相对应的声学特性的研究。

3,藏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化研究:主要包括:1)藏语方言语音声学生理研究;2)藏语声调起源和演化研究;3)基于音位信息负担量的汉藏语语音结构演化研究。

4,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方法研究:1)中国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平台研究;2)汉语昆曲和诗词古吟诵、藏语格萨尔史诗和藏传佛教梵呗诵经、蒙语长调和呼麦、彝语毕莫经、纳西语东巴经和原生态民歌、壮语布罗陀史诗等中国经典口传文化的语音多模态信号研究;3)基于语音多模态数字模型的中华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5,中国传统乐器的声学研究。

这个阶段,语音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孔江平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汉语发声声学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汉语发声模型研究”、北京大学985子项目“汉语普通话语音多模态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项目“汉语普通话情感语音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汉语普通话语音生理模型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有声语言及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投标项目“中国有声语言及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方法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同时,自2006年开始,语音乐律实验室将每年的研究成果刊载在《语音乐律研究报告》。一时期实验室的主要成果集中发表在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SSCI)专刊上,专刊名称为The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Phonetics。该专刊与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Kong,2007)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这个时期建立了汉语普通话单音节库、汉语普通话嗓音库、汉语普通话EGG信号库、汉语普通话词汇视频库、汉语普通话动态声道库、汉语普通话病理语言库(目前只有听障儿童语音库)、声乐音库(包括民族唱法头部和胸部共鸣信号库、标准元音头部共鸣信号库、呼麦声乐样本和日本“能”乐样本)、特殊音库(主要有腹语样本和藏传佛经密宗诵经样本)。

语音乐律实验室建设了高质量的录音室,购买了高质量的录音设备和录像设备。语音研究设备主要有:计算机语音工作站3700、声门阻抗信号采集器、电子声门仪、气流气压和鼻流鼻压计、动态电子腭位仪、肌电脑电仪。

电子声门仪(EGG)

气流气压和鼻流鼻压计(PCquirer)


动态电子腭位仪(EPG)


肌电脑电仪

林幼菁副教授及吴西愉助理教授先后加入了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

实验室招收博士及硕士,接收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先后有来自日本和韩国等地的外国留学生在此攻读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