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003年 沈炯时期


1992年,由沈炯主持实验室工作。实验室于1996年更名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实验室,成为国家“211工程”子项目,1996年立项,1997年6月一期工程通过验收。首期工程经费人民币60万元,建设内容为局域网和语音研究条件,含部分语音、文字处理外围设备。

二期建设98年开始,重点放在实验室的完善上,主要支持汉语专业各学科课题技术处理的需要,并为全系乃至人文科学各学科提供信息支持。二期工程建设费共9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局域网布线,服务器购置等。50万元用于子项目《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开发的硬件建设费用和劳务支出。


这一时期语音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有林焘教授主持的“北京话的语音调查和研究”和沈炯教授的有关汉语普通话韵律的语音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汉语普通话韵律的理论体系。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有,李铎主持的《全唐诗电子多媒体系统》、邵永海主持的《广韵电子检索系统》、袁毓林等主持的《汉语知识词典的建立和词语内部语义模式的提取》等。到1998年完成首期工程后,又开展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语料库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设备主要有:1)语音设备:信号采集卡、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多媒体语音分析系统。2)计算机设备:386 PC计算机、586多媒体PC计算机、苹果机、服务器、扫描仪、光盘刻写机等。3)语料库:语音库、词汇库、句法库、方言库、音韵学库、汉语文献资料库等。